永續旅遊提案

環境永續的結合

花現一遊再遊的景點

聯合國於2015 年通過永續發展議程,提出17項全球邁向永續發展的核心目標,SDGs發展指數不僅是目前企業看重的重要指標,也落實在地方政府和公民團體等各個層面,共同創建「每個國家都實現持久、包容和永續的經濟增長和每個人都有合宜工作」的世界。而花蓮在地企業結合創意,以「可負擔的永續能源、永續工業與基礎建設、永續城鄉、永續海洋與保育」等幾項目標,發展成適合旅人一遊再遊的場所。

↑園區內的星巴克外觀以屋脊式柵欄挑高設計,十分吸睛,加上廣場整點報時的水舞表演,是許多遊客最愛拍照打卡的景點

文/劉俊輝 圖/編輯室

永續力和打卡景點兼顧

台泥DAKA 園區

 

「DAKA」是太魯閣語瞭望的意思,而台泥DAKA 園區成為台泥與和平村的新起點,也是蘇花改進入花蓮後最亮眼的門戶,園區裡包含和平生態港、和平電廠以及和平水泥廠,不但是亞洲首創「港電廠三合一」的循環經濟園區,也是臺灣首座獲經濟部觀光工廠認證的大型工業工廠。2023年起,園區還將協助花蓮縣處理長期以來的垃圾問題,成為臺灣首座水泥窯協同處理廢棄物的再生資源利用中心,達到永續發展的目的。當然遊客來到這裡,最吸睛的一定是星巴客花蓮和平門市,以清水模外牆和銅色系金屬組成的外觀,加上絕美的採光屋頂及大片落地玻璃,讓許多人拍照拍得流連不已。

 

鎮園之寶「和平花」是東亞第一座大型戶外太陽能裝置藝術,可是會隨著陽光的角度和強弱開合轉動。來花蓮打卡千萬別錯過台泥DAKA 園區,不僅提供旅客遊憩,更是一個結合生態、知識和文化的場域。

↑台泥DAKA 的和平花在夜間亦可供電,是臺灣唯一能夠近距離體驗的戶外綠能教室。

info

台泥DAKA園區

花蓮縣秀林鄉和平村和平263 號 / 全日開放 / 導覽、課程請至官網洽詢

農業永續好保存

知卡宣「種子圖書館」

以往每年暑期一到,知卡宣綠森林親水公園總是擠滿前來玩水的花蓮縣民與遊客,對在地人來說,沒到知卡宣玩水可能就不像經歷夏天。不過佔地廣達18 公頃的知卡宣可是一年四季都好玩好拍,除了戲水區之外,園區內種有各式花卉植物,隨時前來都有花團錦簇之感;全新整修的裝置藝術和設施,也讓知卡宣受到來自各地遊客的喜愛,三大主題特色的共融遊戲場,以「森林」意象為主軸,設計20多種共融遊具,絕對是親子同遊的好去處。

園區中改建原本閒置的肥料倉庫變身為「種子圖書館」,以地球植物界的諾亞方舟方式保存植物種源,以森林、植物生態知識為藏書主題,為知卡宣公園增添環境教育之知性功能,空間規劃包括展示、休憩與互動。也因知性場域的延伸,花蓮縣政府不定期在這裡舉辦特展,邀請精通植物園藝及手工藝的職人,帶領旅客享受農村自然療癒體驗的樂趣。

 

種子博物館除了展示許多當地作物的種子,並規劃多場農村自然療癒體驗活動。

有如羅浮宮金字塔的透明玻璃溫室,是園區裡遊客喜愛的打卡點之一。

info

知卡宣綠森林親水公園

花蓮縣吉安鄉中正路二段299號 / 03-8233575 / 08:00-17:30

實踐食農教育的場域

曼波海洋生態園區

 

位於七星潭旁的曼波海洋生態園區,二次大戰期間因位處戰略要地,曾有好長一段時間受到軍方管制不得親近,一直籠罩著神祕面紗。近年來經花蓮縣政府整理後重新開放,旅人們才能眺望濱海及宜人的綠地環境。

 

園區中的「花蓮農好基地」添加了早期軍事色彩,繽紛的迷彩軍營深深吸引遊客目光,包含四八高地戰備坑道及當兵站哨的想像,就像小型的軍事基地,十分適合帶著孩子親子共遊。縣府也曾以「四季食養」為題,對應人體五臟及五色食材,介紹花蓮各鄉鎮的農特產品,像是夏季展場中,便有蜜香紅茶、金針、火龍果、西瓜等農特產,讓遊客也能實踐食農教育。以後來到曼波園區,除了走進戰備坑道遙想當年歷史軌跡,還能在整建有序的農好基地,讓食農永續的用意提醒自己和環境共好的議題。

來到充滿田園迷彩風的花蓮農好基地,認識花蓮38 個農村再生社區發展與特色。

info

花蓮農好基地

花蓮縣新城鄉華西路與花蓮市海岸路交接處 / 03-8233575

08:00-17:00(週一公休)

公共藝術融合在地生命力

近看遠觀都適宜

隨著城市進步和文化傳遞的腳步,花蓮好山好水的印象,早已不再侷限於自然美景之中,透過具有創造力和美感的公共建築,是公部門具體努力的成果。新城車站裡的大型公共藝術,在2018 年獲得文化部「藝術創作獎」與「環境融合獎」雙重肯定;富里車站結合地景,則獲得香港建築師學會兩岸四地建築設計大獎;位於靜浦部落的《交織》,亦獲得文化部公共藝術「環境融合獎」殊榮,在花蓮這塊土地上,結合地景和意象早已將藝術收攏在日常之中,等待旅人們前來一探,美為何物。

文/劉俊輝 圖/編輯室

雙料肯定的公共藝術

新城車站

作為花蓮和太魯閣門戶的新城車站,建築師便以「門」為題,想像遊客搭火車要離開新城車站之前,能再回顧遊覽太魯閣時穿過大小山洞的空間經驗,將屋頂折成山型線條,做出V 型切口下降呈現花蓮的山脈和溪谷。站內的公共藝術,有花蓮藝術家陳彥君窯燒翻製知名墨畫家馬白水《太魯閣之美》畫作,在玻璃呈現氣勢磅礴之美;《織路》則是藝術家林介文匯集32名原住民織女編織的大型創作,外型就像子宮,象徵生命的延續,兩件作品雙雙獲得「藝術創作獎」與「環境融合獎」的肯定。

位於附近的「新城藝術電力公司」,則是由在地文創團體「練習曲文創」租下閒置的台電大樓,善用舊建築復古溫暖的氣味,員工宿舍、廁所、廚房的花磚都在,改造成與藝術共容的場域,讓文創從地方「長」了出來。

↑ 新城車站內以窯燒玻璃復刻《太魯閣之美》,展現原作中六個主題「太魯閣春風」、「長春祠夏雨」、「靳珩橋秋葉」、「九曲洞冬雪」、「慈母亭日光」、「天峰塔月色」獨特風情。

info

新城車站

花蓮縣新城鄉新興一路73號 / 03-8611237 / 06:00-24:00

↑ 練習曲書店創辦人創辦新城藝術電力公司,活用閒置空間辦講座、展覽,讓更多人走進新城。

info

新城藝術電力公司

花蓮縣新城鄉博愛路39號

用心和在地人交陪的大地穀倉

富里車站

 

位於花東縱谷肥沃土地上的富里,一直是全臺知名的稻米之鄉。富里車站在「花東新車站運動」中改頭換面,以大地穀倉為發想,轉化成一座低調簡練的「米倉」。即便富里已經變成人口稀少的偏遠鄉鎮,但仍扮演著米鄉門戶,將車站收斂為地景的一部份。「就算是再小的站,仍應被重視,賦予他們新的地標,新的場所意義。」建築師的想法落實,也因而讓富里車站獲得香港建築師學會兩岸四地建築

設計大獎。

 

鄰近富里車站的「富鄉咖啡食堂」,則是新近受到矚目的文青咖啡店。年輕老闆原本在臺北從事烘焙業,直到父親退休,他才重新打造家中修車廠老屋,整體呈現工業風的設計,餐桌則用大汽油桶改造。店內當然賣咖啡,但是更有名的是使用當地富里米製作的簡餐,在穀倉附近飽餐一頓,直接領受最接地氣的食糧文化。

↑ 富里車站米白色站體建築呼應周遭的田野與山巒,融入成為米鄉自然優雅環境的一部分。

候車室採用通風與引進自然光源的設計,讓空間通透明亮之外也能達到節能減碳的效果。


info

富里車站

花蓮縣富里鄉富里村車站街56號

03-8831771

06:00-23:30

富鄉咖啡食堂餐點多樣且分量豐富,

受到許多在地人和遊客的喜愛。

info

富鄉咖啡食堂

花蓮縣富里鄉中山路179號 

03-8831966

11:00-14:00、16:30-20:00

(週一公休)

靠近出海口最美的公共藝術

靜浦部落《交織》

藝術家撒部‧噶照創作的《交織》,作品發想自潮間帶海藻形態,也是他為故鄉靜浦部落所作,以自然材質、海廢材料進行造形,呈現自然與垃圾、傳統與現代、環保與破壞等等的交織,成功融合藝術、傳統文化與環境保護議題,大曲面的作品將海洋與土地捲入旋繞情感,傳遞愛護環境、守護海洋的意念,榮獲文化部公共藝術「環境融合獎」的殊榮。

和瑞穗一樣位於北回歸線上的靜浦,在靠海的公路旁,同樣立下北回歸線界碑。純白的白色柱體,在晴朗的藍天下更顯得耀眼,巨大的柱狀建築體中間留下白色縫隙,是為了讓夏至時分,太陽的東昇西落正好穿過的巧思而設,在每年日照最長的一天,也代表太陽照射偏移的起落。每個公共藝術或建築,即便以美感和藝術為追求,但最重要的或許僅是以人為出發點的意念,才能讓旅人們紛紛留下回憶的寄託。

↑《交織》的作品風格呈現海洋波浪的線性流動感,紮實的結構與細緻的紋理,蘊涵深深的土地情感。

info

靜浦部落(靜浦社區發展協會)

花蓮縣豐濱鄉3鄰140號 / 03-8781697 / 09:00-17:30(週六公休)

北回歸線標碑象徵熱帶及亞熱帶的分界點,獨特地理讓當地雨量豐沛,森林茂密,動植物生態豐富。

info

靜浦北回歸線標碑

花蓮縣豐濱鄉台11線70.5公里處

03-8671326 

全日開放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